Sunday, February 28, 2010

大炮围城

台湾的近代史教科书里,把孙中山描写成伟大的完人。电影《十月围城》里,一群义士为了保护这位伟人而牺牲生命,换取那历史性的一小时。实际上,电影情节发生的1906年,孙可能还不值得清廷这么大费周章。

孙中山,名文,字载之,号逸仙。在欧美,以号行,即英文“Sun Yat-sen”。1897年流亡日本时,化名‘中山樵’,即后人称孙中山之由来。1895年,兴中会在香港成立,会长是杨衢云,孙是秘书。第一次起义失败后,孙被清廷通缉,遭港英当局驱逐出境,武昌起义成功前一直流亡海外。据统计,1894-1911年间,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9次之多。孙有份参与策划的有十次,皆失败。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,起初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。当时孙中山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(今翻译为丹佛),朋友的餐厅打工赚钱度日,对革命事并不知情,所以孙中山说:“武昌之功,乃成于意外”。

孙在武昌起义成功后回国,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。然而因革命无功,实力薄弱,亦有人不服。章太炎(炳麟)公开评道:“孙文论功不如黄兴,论才不如宋教仁,论德不如汪精卫。”汪精卫烈士出身,洁身自爱,不贪财不好色,未沦为汉奸前,道德服众。而孙桃色纠纷不断,之前募款亦有帐目不清之嫌。虽章与孙有隙,评论未必无凭。民国期间孙又绰号‘孙大炮’,讥其善空谈,无实际。最主要的还是军权实力无法抗衡,所以没几个月,孙的临时大总统就由袁世凯接任。

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身亡,袁世凯有嫌疑,却无实证。当时黄兴,蔡锷等皆主张依司法解决。孙却不顾党内外反对,不理客观形势,悍然发动了“二次革命”企图以武力推翻袁。仓促上阵的武装行动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了,孙中山再次亡命日本。1914年,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,发表讨袁宣言。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,要按手模宣誓;黄兴等不肯就范,孙黄最终以决裂收场,黄兴出走美国。袁则解散国会,废除约法,1916年干脆称帝。至此革命成果荡然无存,中国人民长期苦难之序幕。袁之野心当然是主因,然孙之刚愎无智未尝没有部分责任。

袁称帝导致众叛情离,1916年6月6日郁郁而终。中国政局已经失序,乱象丛生。1917年有张勋复辟的闹剧,十二日后就被北洋军阀段祺瑞镇压。孙在广州号召北伐“三次革命”,然而依然实力不足,政令不行,狼狈不堪。幸得粤军将领陈炯明支持方得立足。北洋政府在1918年选出徐世昌为大总统。而孙于1921年4月在广州被推选为非常大总统,中国此时南北分裂。孙中山曾一再发表政治宣言,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,他亦将同时下野,为和平统一铺路。1922年6月2日,北洋总统徐世昌在内部巨大的压力之下,宣布辞职。次日6月3日,蔡元培、胡适、高一涵等两百多位各界名流,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,呼吁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政治宣言。孙因为企图独揽军权,加上执意武力北伐的主张,早已与陈炯明不和。这次遭到舆论讨伐,加上军事压力,居然异想天开,通过报纸,向陈炯明摊牌以武力威胁宣布:“我下令要粤军全数退出省城30里之外,他若不服命令,我就以武力压服他。人家说我孙文是车大炮(讲大话),但这回大炮更是厉害,不是用实心弹,而是用开花弹,或用八英寸口径的大炮的毒气弹,不难于三小时内把他六十余营陈家军变为泥粉。”(《华字日报》1922年6月14日)(后来《申报》在1922年6月19日亦有报导,内容大致一样。)6月16日凌晨,粤军围攻总统府,孙大炮登上永丰舰,撤出广州,史称“六一六事变”。离府的孙在16日、17日两次用海军大炮炮轰广州城,平民死伤百人以上,当年中英文报纸都以大标题报导。后来官方都说陈炯明叛变,没提到孙大炮炮轰平民。孙未曾实现下野之诺言。

1923年1月16日,陈炯明被拥护孙中山的联军击败,退守东江。孙同年2月21日回广州,这次不再称大总统,而是设立大元帅府,任大元帅。1924年1月在宣布实行联俄容共政策,所以后来中共称孙为革命先行者。孙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,蒋介石以手握军权势力崛起。蒋统一中国后,1930年代抗日期间,大力宣传孙的贡献为精神号召。金陵汪精卫建立的亲日政权也尊崇孙中山。因此孙中山成为近代史上罕见的各方推崇的目标,圆成其生前未有的完美形象。

Friday, February 26, 2010

刺杀围城

电影《十月围城》,以张学友饰演杨衢云1901年于香港被清政府派人刺杀序幕。杨是香港興中會首任會長,負責策劃廣州起義。那个时代,刺杀政敌是屡见不鲜的手段,非清廷专利。

影片中心角色孙中山,在1905年于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,提出“三民主义”学说,确定反清革命方略。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,以15,000元“捐款”请孙中山离开日本。孙中山收款后于3月离开日本。由于此事未经同盟会内部商议,于是引起会内分裂。当时问责最严厉,最有分量的人物陶成章,遂成为孙之眼中钉。1909年9月,陶成章、李燮和等发布了《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》(即《孙文罪行》),指孙侵吞华侨捐款,借革命肥私;章太炎也写了《伪〈民报〉检举状》批孙,与陶遥相呼应。

孙之心腹陈其美,遂于1912年1月14日派人在上海法租界医院枪杀陶成章。行刺者,在蒋介石的日记解密后,才知道就是蒋。蒋介石日记中记录:“余之诛陶,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,由余一人自任其责,毫无求功、求知之意。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,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,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。”陈其美密谋刺杀陶事前,孙到底知不知情,未有定论。

陶被刺杀的情景,可以据《孙中山全集》记载,孙中山在刺陶之翌日(1月15日),致陈其美电报中略知一二:

  万急,沪军陈都督鉴:阅报载光复军司令陶成章君,于元月十四号上午两点钟,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被人暗刺,枪中颈、腹部,凶手逃走,陶君遂于是日身死,不胜骇异。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,奔走运动,不遗余力,光复之际,陶君实有巨功,猝遭惨祸,可为我民国前途痛悼。法界咫尺在沪,岂容不轨横行,贼我良士。即由沪督严速究缉,务令凶徒就获,明正其罪,以慰陶君之灵,泄天下之愤。切切。总统孙文。

后来,1915年,袁世凱意在稱帝,陳其美是反袁主力。11月10日,陈派人刺杀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于外白渡桥。

1916年5月18日,这次轮到陳其美被袁世凱派人刺杀。而当年在医院刺杀陶成章的蒋公,犹在福尔摩莎岛上千秋万载受人景仰膜拜。

Saturday, January 30, 2010

马缨丹

马缨丹,挺秀气的名字。想像发挥起来:十七八岁的阳光女孩,健美的身材,扎一束马尾辫。。。然而现实总是让人泄气:馬纓丹,同馬櫻丹(學名:Lantana camara),別稱五色梅、五龍蘭、如意草、五彩花、臭草、臭金鳳、五雷丹、五色繡球、變色草等,是植物名。花开得不难看。可惜气味不佳,不讨人欢喜。而且侵略性强,又带毒性,所以虽然有鲜花的外表,却有被当野草的待遇。



Lantana (馬纓丹属) 选了这个不讨好的片名,一开始就不打算迎合大众吧?2001年澳洲的制作,对于看好莱坞吃麦当劳已经反胃的观众,是很有吸引力的。影片以犯罪悬疑惊悚为骨架,血肉却在查案过程中对人性情欲婚姻关系的写实解剖探讨。在表面平静的市郊生活中风起云涌,在平实无奇中惊魂动魄。瞄了一下ROGER EBERT的影评,居然把 Lantana和Magnolia相提并论。Lantana比Magnolia胜出何止一筹?Lantana剧情结构扎实,环环相扣。演员们和导演也表现优异。那像我看Magnolia的装模做作看得昏昏欲睡?

有人把Lantana中文译名为“爱情无色无味”。绝倒!Lantana摆明有强烈刺鼻气味,颜色鲜亮,何况本片谈的也不是爱情;六个字竟然错完!影片没有俊男美女,“为赋新诗强说愁”的,大概看不出精彩。“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”的,很难不"掩卷叹息"。

Friday, January 22, 2010

复仇2

*spoiler*

上次没写完搁下了,现在再加几句。
先谈那三个杀手。我认得张兆辉,黄日华。另一位在无间道见过,不懂得名字。片末演员名单竟然轮不到他们!上网找,官方网站也没列出!幸好有GOOGLE,才知道他叫吳延燁。片子很多篇幅是他们三人和对方四人这两组人的交锋。不知道是杜琪峰还是韦家辉有“梵谷情意结”?《神探》时一开场就让刘青云割耳朵,这回又让张兆辉被轰掉耳朵。

在KILL BILL VOL.I, 有一幕复仇新娘上仇家们复仇厮杀。双方势均力敌,一时难分上下。互相左右站立对峙时,仇家女儿放学归家。荧幕上,两位杀红眼的女人对立不动。中间校车慢慢走来,然后女孩下车朝镜头走来。。。没有对话,几个眼神交流后,双方暂时休战。这一幕戏,个人认为是KILL BILL VOL.I 最精彩的几场戏之一。复仇中,寻仇的四人组发现仇家三人组,趋前企图有所行动。前者动态,后者戒备静态。然后一群妇孺涌出,于是两个动态的组从相反的方向交错而过,中间三人组静态;正好与KILL BILL VOL.I那幕相反!动静相反,结论却一样:同样为了妇孺而暂时休战。

除来“梵谷情意结”,“雨伞情意结”,我怀疑杜韦二人组可能还有“脚车情意结”:《暗战2》玩过一场雨中脚车追逐,《文雀》里让那辆脚车出尽风头,还不够,这里还要拿脚车来射几枪。

复仇情节老土,枪战场面老土,还不免俗地来幕土法取弹头的无法再老土的场面;所以我相信,再看一遍绝对可以产生催眠效果。

复仇

漫谈中道

中道是佛家词语。

释迦摩尼本为王子,厌离俗世欲乐而出家修道。苦行六年无法究竟解脱,遂改弦易辙,放弃苦行,以不苦不乐之中道修行,终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。后来说法四十九年,重点无非是三学【戒定慧】与八正道。所谓【正道】即是【中道】,【中】即是【正】。蒋介石,名中正,介石是字。他的生母王采玉曾在寺庙带发修行,中正这名,也许是她取的。蒋介石是个军阀流氓,但【中正】可是一个上好名字,比什麽经国纬国孝文孝武都来得强。

中道的理论,龙树菩萨发挥得圆熟。龙树《中论•观因缘品》卷首: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”就是所谓“八不中道”。其中道理深邃,再讲下去我就要露馅了。

把中道的理论在世间发扬光大的是龙树的大弟子提婆菩萨。提婆博识渊览,辩才绝伦。精通中观理论而主张“破而不立”,论破一切外道理论无敌天下。我猜想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是以提婆菩萨为蓝本。在笑傲江湖,风清扬传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,就完全是“破而不立”的意思:“独孤九剑,料敌机先,有进无退,只攻不守!”除了寓意无敌的孤独,还有一点,“独孤”是胡姓,不是中原人的姓。作者可能借此暗示独孤求败出身外族,非中土人士。

再说回提婆,提婆凭着智慧与辩才,展开长达三个月的辩论会,降伏了八方的论师万余人,最后外道都成了提婆的弟子。(辩论会前立下的规矩是:提婆输了要砍头自杀,外道输就要拜师。)却有外道弟子因看到自己的老师败于提婆,心中怨恨,发誓:“你以口才胜了我们,我必以刀剑胜你;你以无形空刀杀我们,我必以真刀实剑杀你。”趁提婆独自在树林中经行时刺杀得手。提婆在奄奄一息时,悲悯凶手的愚痴,而毫无怨恨地指示逃亡之路以免被提婆的弟子报复追杀。这就是佛门第一辩论高手的胸襟。

今林首长提出“中道马来西亚”以抗衡“一个马来西亚”;“合纵”与“连横”这次鹿死谁手?我不想置啄。只希望政党在利用/借用佛家名词时,别太离谱。毕竟,不管是一个马来西亚还是N个马来西亚,从来只有政权可以利用宗教对宗教指指点点:这里可以拉那边不准推。宗教对政权只有唯唯诺诺,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,不可能禁止谁人谁人不准用什麽什麽。所以在此恳请林首长高抬贵手,环保一点,小心莫污染了【中道】这名词,阿弥陀佛。


图片说明:蒋介石的台湾身份证(编号是第一号,教育是夸大的。蒋进入的只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科‘东京振武学校’,所以打战不行。尤其不敢跟日军战斗。)[Click on image to enlarge]

Sunday, January 17, 2010

复仇

*spoiler*

杜琪峰是近二三十年来,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。1996年银河映像创立之后,15年来老杜没有拍过烂片。同一段时期内,王晶几乎无片不烂。(金钱帝国可能不是烂片?不过我还没看。) 然而,杜琪峰却还不是大师,看他的戏,不会失望,但也难得惊喜。

《复仇》片名老套得不能再老套。里头有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班“御用”演员:任达华,黄秋生,林雪,林家栋,邵美琪。编剧是老搭档韦家辉。音乐是《黑社会》时合作过的罗大佑。一贯的黑暗冷峻,阳刚暴力,子弹横飞,鲜血狂喷。不一样的是,这次是和法国合资,所以海报上制炝独行的是法国的ELVIS,JOHNNY HALLYDAY。

影片开始的灭门屠杀,也许是我敏感,不期然地想起《KILL BILL》。接下来失去记忆的复仇者用宝丽莱即時成像相機拍相辅助记忆,就不可能是我的敏感,绝对是《MEMENTO》!暗夜雨天一堆黑雨伞,《文雀》玩过了。戏算是不错,看得不是十分满意。标榜是戛纳影展竞赛金棕榈大奖的单元,期望不免调高了点。一点小惊喜是罗大佑的音乐。《黑社会》时被提名最佳原创音乐而没获奖。这次有没有机会?

Friday, January 15, 2010

爱与不爱

肚皮或不肚皮,这是个问题。(To be or not to be, that is the question)
独乐或不独乐,也是个问题。(To love or not to love?)

既然是女生提出的问题,我就拟个女生版的解答:找个值得爱的来爱。

怎样定义“值得爱”呢?我好歹是理科出身,就给个客观标准:

1. 五官端正
2. 身体健康
3. 智力中上
4. 身家丰厚
5. 衣著合宜
6. 品味高尚
7. 性格善良
8. 睡姿舒服
9. 没有体臭
10. 不嗜烟酒

根据符合条件的多寡,采取适当的行动:

符合0项:即刻通报慈济功德会。
符合1-3项:加入你的垃圾邮件转发名单。
符合4-6项:加入你的面子书朋友名单,有机会可以介绍给小学同班的胖妞。
符合7-9项: 姐妹们跳出来,就算甜言蜜语把他骗过来,好好爱不再让他离开。
符合10项:供在神台,早晚膜拜。

如何评估条件呢?很简单,高科技时代,当然用高科技工具:面子书上,不是有很多“成分分析器”之类的东东?只要输入对方的姓名,就可以马上分析。连生辰八字都免了!如果连对方的姓名都不知道呢?只要闭上眼睛,默想对方五秒,然后输入“XYZ”就可以了,心诚则灵!

<终极完美解答版本 1.0> 15.1.2010